要看一家工厂管的好不好,只要看运营部门一天有多少精力是花在催料上就知道了。管的好的厂,除非市场发生剧烈波动,否则运营部门的工作重点一般放在减少库存、优化流程等能提高价值的事情上;管理不善的厂,则经常是上至运营总监,下到普通职员,催料成了每天的工作重心,不停地在救火。
造成各部门催料的确有供应商的原因,但更与其自身管理不善脱不了干系:
1. 各部门职责定义不清、流程衔接不畅,进料、退料流程到处都是洞。
关于哪个部门去催促供应商来退料成了计划、品质、采购三个部门长期的扯皮战争:
计划说:退货首先要双方品质确认,所以应该由品质主导推动;
品质说:供应商的品质怎么催也不来他们也没办法,采购有生杀大权让采购去主导;
采购说:已经跟供应商说了,对方说他们的品质会过来,现在还在走他们的内部流程;
2. 仓库管理也是一个大黑洞。
小型工厂仓库管理人员动荡频繁,小型工厂一般没有比较完善的 ERP 系统和仓管系统,这种情况下对人的素质要求就变高了。而往往仓管员工资低,导致人员不断流失,仓管制度很难得到严格执行。订单快接单时物料不够,而来料数据无误,仓库却就是找不到。经常看到一种情形:订单快结单时发现物料不够,而查来料数据都是齐了的,但仓库就是找不到,于是只好去买。订单一完结,各种不见的物料,又陆续从各个角落里冒出来了。
3. 交付计划太激进也是原因之一。
价格没优势,缩短交期来补。中小型工厂本来价格就没有优势,再在交期上不激进一点客户如何满意?于是生管完全按供应商的生产周期来排生产计划,今天生产的东西晚上就要送过来明天就要上产线。一出意外就死命的压供应商,最后导致双方都失去信任和信心,合作不顺而产生各种问题。
作为天然弱势的小工厂,要物料供应完全符合计划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,但是要求物料供应不成为瓶颈还是有可能的:
1. 完善自身管理流程、制度并严格执行。最重要的是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,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,解决之后就要形成知识点,让相关人员进行学习,特别重大或细小但易发的问题还应该形成制度融入公司流程当中。
2. 安排专人(部门)回复客户交期,PMC(或者商务)回交期的时候往往是客户怎么高兴怎么回,经常连客户自己都不相信这个时间能交出货来。事实上,订单的进度要由一个统一的部门(员工)对接客户,即使客户问到了其他部门也应把问题转至该部门进行回复,以免因为口径不统一造成客户误解。
广东深蓝易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,一直专注于行业软件定制,专业的设计团队,资深的技术团队,为你最省心,最方便的打造软件开发定制。深蓝易网利用云计算、移动办公、数据及社交网络等信息技术融合销售管理、企业管理等企业应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智能、高效、安全的企业管理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升销售、生产管理能力,赢取更多订单!